2015年5月,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入施工現(xiàn)場,先后對敘永大石鄉(xiāng)龍龜山寺、敘永縣春秋祠、敘永縣檔案館文物陳列室所存放的石刻文物進行保護修復。項目組依照方案擬定技術措施及相關規(guī)范要求,精心組織、科學安排,完成了三維數(shù)字化掃描、考古繪圖、文物防塵罩制作、前期研究及281件石刻的信息提取、預加固、清洗、脫鹽、粘接、錨固、滲透加固、封護等保護修復工作。
項目實施期間,項目組不僅完成了文物材質物理性能檢測、文物表面顏料分析鑒定、石刻風化因素分析、保護材料篩選及安全性評估等分析研究,而且完整記錄了每件保護修復文物的基本信息、病害狀況、既往修復狀況、保護修復技術措施(材料、工藝、部位)及修復前后對比照片等資料,為敘永石刻的保護修復提供科學依據(jù),也為后期文物管理、研究、保護及四川其他地區(qū)館藏石刻的保護修復提供了參考。
敘永縣文物管理所歷年來出土、征集了大量石刻,主要包括人物造像、生活用品、建筑構件以及墓葬石刻。其中敘永大石鄉(xiāng)龍龜山出土的石刻造像被相關學者評價為:“明清石刻上乘佳作,在川南明清石刻中具代表性;是迄今為止出土的中國明清大規(guī)模的冥府石雕群像”。其墓葬石刻,如武士、男侍、女侍等各種人物,青龍、白虎及荷花、牡丹等瑞獸、植物,內容地方特色和世俗民情,反映了宋代四川地區(qū)特別是川南地區(qū)同時期的社會經(jīng)濟、民風民俗、工藝技術水平以及喪葬文化面貌,對研究宋史及宋代建筑、生活、服飾、文化、經(jīng)濟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例證。方力
|